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2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689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1011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1647篇
内科学   141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4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56篇
综合类   4002篇
预防医学   2346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117篇
  8篇
中国医学   593篇
肿瘤学   353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752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936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联合术中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7年9月,采用显微手术闭塞瘘口同时行术中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治疗的52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术中脊髓血管造影辅助下,52例患者术中达到100%的解剖治愈率。术后第7 d 43例患者(82. 7%)的脊髓功能评分改善。术后50例患者(96. 2%)随访6个月,Aminoff评分显示28例患者(56%)治愈,18例患者(36%)脊髓功能改善,4例患者(8%)脊髓功能无变化;无症状加重者。结论 显微手术闭塞瘘口能有效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对准确判断是否完全闭塞瘘口和多个瘘口的存在有着极大地帮助。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猪腊油炸食品摄入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根据性别、年龄(±5岁)进行1∶1∶1配比选取同期行内镜下碘染色剂指示性活检技术筛查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96例及健康对照组96例进行研究。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日常健康习惯等信息,并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猪腊油炸食品摄入等因素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基础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食管癌家族史(OR=1.149,95%CI:1.061~1.258))、有吸烟史(OR=1.204,95%CI:1.038~1.479)、有饮酒史(OR=2.153,95%CI:1.429~2.607)、进食烫食频率(1次/周~1次/月(OR=1.413,95%CI:1.104~1.711),1次/周(OR=2.542,95%CI:1.393~2.930))、进食腌制食品频率(1次/周~1次/月(OR=1.472,95%CI:1.138~1.806),1次/周(OR=2.873,95%CI:1.724~3.285))及进食猪腊油炸食品频率(1次/周~1次/月(OR=1.389,95%CI:1.146~1.793),1次/周(OR=2.948,95%CI=2.034~3.583))均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猪腊油炸食品摄入频率过高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可有效预防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同时,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均可增加患病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年龄分布。方法采用基因扩增及反向点导流杂交技术对8387例标本HPV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8387例标本共检出20种亚型(35型未检出),总感染率为13.85%(1162/8387),高危型检出率为12.56%(1053/8387),低危型检出率为1.30%(109/8387)。检出率较高者分别为:低危型6型5.82%,高危型16型4.30%、58型2.22%、52型2.49%、18型0.98%、53型0.95%。其中,46~55岁的16型发病率达10.63%,55岁的16型发病率为9.06%。结论 HPV感染与年龄相关,可了解梅州地区宫颈癌的感染特征,为相关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5.
妊娠相关血栓微血管病(TMA)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起病急骤,母婴病死率高.新的治疗技术不断更新,但该病预后却无法有效改善,现阶段也缺乏早期预测的手段.本文就妊娠相关 TMA (P-TMA )的研究现状及目前临床诊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建立预测模型作出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综合、有效的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在术前预测支架再狭窄的可能,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股浅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328例(共381条患肢)作为建模队列。以超声作为评价手段,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其权重赋值,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并根据其最佳界值将评分模型分为支架再狭窄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项危险因素被纳入评分系统并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钙化斑块、腘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40 cm/s、膝下流出道评分≥4分、踝臂指数<0.5、女性均赋值1分,患者合并脑梗死、慢性肾病、病变总长度15.0~24.9 cm均赋值2分,病变总长度≥25.0 cm赋值3分,模型最高计12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经ROC曲线验证,提示该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75,95%CI=0.727~0.824,P<0.001]和拟合优度(χ2=4.921,P=0.76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9。将评分模型进一步分为再狭窄低危组(0~5分)和再狭窄高危组(6~12分),其敏感性为68.1%,特异性为74.6%,准确性为72.7%。结论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再狭窄的发生,为精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高成功率猪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补片修补的方法。  方法  选用20只中华小型猪,雌雄不拘,12~13月龄,体质量45.3~55.7 kg,其中4只用于献血,16只用于造模。全麻气管插管,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导丝引导法行升主动脉插管,心包外法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不阻断,上下腔静脉阻断,并行循环下打开右房,于卵圆孔处预置缝线弯钳扩张法行房间隔造孔、实验补片植入。  结果  全组猪死亡1只,原因为右心耳结扎牵引暴露时根部意外撕裂出血,余15只顺利完成手术,均成功植入实验补片。1只猪术后低血压,平均压低至38 mmHg(1 mmHg=0.133 kPa),经使用升压药及补充容量缓解;1只猪术中心脏停搏,经心脏按摩后恢复。15只猪饲养6月,均成活。  结论  选用猪作为合适的实验动物,使用成熟规范的手术方法,能保证高成功率地建立实验模型,并成功进行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28.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及死亡风险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生存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周边组织侵犯情况、癌胚抗原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含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侵犯主支气管、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微血管密度含量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与校准图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死亡中具有一定效能,但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死亡的预测的真实性较低。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可用于NSCLC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死亡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